工作案例

    工作案例

    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案例 -> 正文

    【文化建设】彰显学生社区文化品味 筑牢校园文化精神高地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25-05-15 浏览次数:

    安庆师范大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学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将美育融入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形成全员参与、全程贯穿、全面覆盖的美育体系。

    一、优化学校美育工作顶层设计

    学校先后印发《安庆师范大学公共艺术教育实施方案》和《安庆师范大学新时代美育工作实施方案》,把公共艺术课程教学与实践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实行“2+1”学分制管理,其中2个学分为美育类课程选修学分,1个学分为艺术教育实践学分(纳入第二课堂管理),学生须修满学校规定的公共艺术课程学分方能毕业。经过多年探索实践,一批公共艺术教育品牌实践项目在全省、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中获奖(全省第七届大艺展一等奖获奖数量居全省高校第一)。

    二、强化美育文化活动品牌建设

    进一步靓化敬敷大讲堂活动品牌,邀请著名作家马伯庸、著名学者何瑜等走进学校开展讲座,引起热烈反响。专门购置一批专家所著图书赠予学生,引导学生撰写听讲座心得和读书心得。举办高水平文化艺术展演,承办“高雅艺术进校园”和“徽风皖韵进高校”活动。强化艺术思政,承办安徽省高校青年曲艺展演活动,举办“春之声”大学生公共艺术教育成果展、“江山多娇”校园书法展、湖畔艺术展、第六届草地音乐节等,举办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合唱比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艺术化宣讲等面向人人的大型美育活动。强化审美实践,建好校院两级公共艺术俱乐部,2024年开设校院两级公共艺术教育俱乐部90余个,覆盖学生1.5万余人次,百余名学子接力完成10米长剪纸,共“画”75年发展成就,研创“民族大团结”大型剪纸作品,10幅公共艺术教育(剪纸)俱乐部学员作品入选安庆市非遗代表性项目“龙山剪纸”作品展。

    三、打造美育师资队伍

    坚持“专职教师+外聘教师+小先生”的建设理念,通过选聘校内艺术专业专职教师,校外文化系统与团体的艺术工作者,民间艺人以及校内艺术专业学生等参与学校公共艺术教育教学工作,逐步建立一支满足公共艺术教育需要的专兼职师资队伍。在公共艺术俱乐部师资方面,聘请安庆市文化馆刘丙福老师担任宜笑堂曲艺俱乐部指导教师、安庆书法家协会马德龙老师担任邓石如书法班指导教师、安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龙山剪纸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曹英杰老师担任剪纸俱乐部指导教师等。指导教师多个项目获批省级质量工程重点项目,2个工作案例获安徽省教育改革优秀案例,2项成果分获省级教学成果二、三等奖。

    四、创新公共艺术实践教学模式

    2018年底,学校详细了解学生艺术学习种类、年限、有无获奖及演出经历,从中遴选了一批在某一方面具有艺术专长且水平较高的学生,聘请他们担任学校公共艺术教育俱乐部的指导教师。2019年,在前期试点建设的基础上,学校陆续开办起剪纸、书法等艺术实践俱乐部。艺术教育俱乐部的实践教学纳入“第二课堂”进行过程化管理,学术考核合格可获得相应学时与学分。同时,对从事教学的“小先生”,通过勤工俭学方式予以一定补贴。“以生带生”的公共艺术实践教学模式取得了显性成效,在全面摸排在校生艺术专长的基础上,遴选一批有艺术专长的学生担任“小先生”。“以生带生”公共艺术教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创新了教学方式,取得了一定的工作实绩。

    学校将以“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作为推进“三全育人”的重要抓手,全面提升学生文化理解、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等核心素养。发挥教师职业的美育功能,提升教师队伍美育意识和美育素养。打造昂扬向上、文明高雅、充满活力的校园文化,建设时时、处处、人人的美育育人环境。

    版权所有:安庆师范大学

    地址:安徽安庆集贤北路1318号

    邮编:246133

    扫码关注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