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案例

    工作案例

    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案例 -> 正文

    【党建引领】用“青言青语”讲好党的故事,打造 学生社区思政教育的前沿阵地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25-05-15 浏览次数:

    安庆师范大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探索“党建+”育人模式,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做亮党建引领工作,组建了一支由青年教师、青年学生组成的理论宣讲团(安庆师范大学“青年新声”大学生宣讲团),深入学生社区、街道村落、红色基地、网络空间等区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详实的案例,丰富多样的形式讲好党的故事。

    一是坚持校内学生社区巡回宣讲“全覆盖”。校园宣讲是主阵地,开展校内巡回宣讲共119场次,辐射学生3万余人次。党的二十大召开后,宣讲团组织撰写“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系列专题宣讲稿,在校内各学院进行宣讲,让二十大精神宣讲始终“在状态”,不断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一路生花”。通过专题宣讲、党课、团课、主题团日等形式,同党员干部师生进行互动交流宣讲,其中党史宣讲受到省委党史学习教育第十五巡回指导组高度肯定,进一步增进广大党员干部师生对党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宣讲团成员中涌现出了“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省研究生党员标兵、省百优大学生、省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等一系列先进典型人物。

    二是坚持街道社区艺术宣讲“接地气”。除了常规理论宣讲外,宣讲团还通过街头搭舞台的方式对社区进行艺术化宣讲。面向钱牌楼社区、荷花塘社区、荣升社区、人民路街道办、芭茅巷社区、花亭北村社区、燎原社区、西街社区等宣讲25场次,辐射5000余人,连续三年入选为“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全国重点团队。“七一”前后宣讲团走进安庆市人民路街道开展惠民文艺演出,原创“三句半”《颂党恩》、快板《唱响新时代》、朗诵《同心共筑中国梦》、古筝《井冈山上太阳红》等十余个文艺节目,寓理于情,以生动鲜活的形式,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口头语”,让理论“搭上”文艺的快车,现场吸引千余人次观众。

    三是坚持红色基地宣讲“话传承”。宣讲团组织前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现场学习。在安徽首个城市党组织——中共安庆建党会议旧址、陈延年烈士雕像、黄镇生平事迹纪念馆等红色基地瞻仰学习;走进社区访察民情,了解党建工作,在实务工作中理解国家基层治理;拜访老党员,在面对面的沟通中悟初心、话传承。充分发挥红色基地学习积累到的革命文物资源、革命先烈故事等红色资源在党史学习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将红色故事与理论宣讲有机结合,多次参加国庆节升旗仪式并进行红色主题宣讲;前往陈延年、陈乔年读书处进行清明缅怀英烈宣讲。

    四是坚持微视频云宣讲“网络化”。重点打造党史知识类云平台,开办“每日一读”“团团学党史”“微宣讲”等网络栏目,结合“互联网+宣讲”,采用线上直播宣讲、拍摄“微思政课”视频等形式,录制《学习二十大·领学新思想》微宣讲3篇、《大力弘扬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制文化》微宣讲1篇、《奋进新征程 领跑新时代》微宣讲1篇,“不能忘却的红色记忆——中共安庆支部的建立”思政网络主题微课1篇,用青言青语追寻红色信仰之光,辐射人数超过10000。荣获全省优秀“微团课”三等奖2个。

    安庆师范大学“青年新声”大学生宣讲团从一开始在学生社区传统单一的集中模式宣讲,逐步升级为多阵地宣讲,面向校内师生、政府机构、域内学校、社区村落、网络空间共开展宣讲活动共200余场(次),辐射10万余人,宣讲团将持续深入学生社区开展多角度、多形式、广范围的学习宣讲活动,用青年视角阐释党的理论,用青年话语宣传党的主张,用青年担当践行党的要求,用实际行动让党的创新理论“声”生不息,让党建引领在“一站式”学生社区中落地生花。

    版权所有:安庆师范大学

    地址:安徽安庆集贤北路1318号

    邮编:246133

    扫码关注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